瞭望智库导读
文 | 瞭望智库研究员 王慧
2015年6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粮食局、财政部印发的《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(2015-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中指出,我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。
“粮食安全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,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未雨绸缪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表示。
严峻形势
进入新世纪以来,我国粮食生产实现“十一连增”,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得到改善,应急体系逐步建立,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,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逐步健全,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打下良好基础。
现代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远没有建成,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、供需形势的变化,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不足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、粮情监测预警滞后、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等矛盾又日益突出,国家粮食供应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。
粮食收储设施能力严重不足。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.07亿吨,相对于3.98亿吨的商品粮数量,粮食仓储仓容缺口巨大。粮食主产区中的东北地区尤为严重。《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(2009-2020年)》确定的原建设规模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。基层粮食收储设施陈旧老化严重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,安全生产隐患很大。
粮食物流通道不畅。随着粮食生产继续向主产区集中,主销区和西部地区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,“北粮南运”格局更加凸显。实施《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(2006-2015年)》,对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,但离确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。2014年全国有1.65亿吨粮食跨省运输,原粮跨省散运比例约25%,以包粮运输为主。特别是铁路散粮车因回空问题而尚未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运营,东北粮食入关和西南、西北流入通道能力不足。
粮食应急供应能力薄弱。我国自然灾害频发、应急保供任务艰巨。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数量不足,布局不合理,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设施陈旧落后,功能不完善,配送效率低,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等应灾应急供应能力尤其薄弱。
粮食质量安全隐患较大。由于粮油质量安全指标快速检验能力不足,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健全,粮食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尚未建立,造成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。
粮情监测预警滞后。现有粮情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健全,缺乏完整统一规范的信息监测平台和科学灵敏的预警预测功能。粮情信息采集不全面、时效性差,采集手段落后。资源缺乏有效整合,数据挖掘不深入,信息反馈不灵敏,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未建立,服务内容和手段单一。粮食库存监管效率低,成本高。
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。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,由于储存条件差、设施简陋等,农户储粮损失比例约8%左右。加上粮食仓储装卸运输抛洒遗漏、过度和粗放加工,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超过3500万吨。餐饮消费环节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。
这些问题叠加交织,对保障粮食收储供应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。
新挑战
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,农业与工业、农村与城市争夺耕地、水资源、人力资源等资源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,中国粮食生产能力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。
根据国家气象局估计,全国气候变暖带来的干旱和洪水威胁到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,极端天气可能造成中国粮食10%-20%的损失;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、洪水和病虫害加剧,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可能扩大至30%-50%。
来自国际的冲击也使得保障粮食安全刻不容缓。自从美国参众两院表决通过快速贸易谈判授权法案,并经奥巴马签署生效后,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(TPP)谈判就已进入冲刺阶段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翁鸣分析认为,TPP作为美国“重返亚洲”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明显的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战略目的。
TPP对我国农业存在着潜在冲击,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:一方面,现在美国阻碍中国加入TPP谈判,主要是拒绝中国参与TPP规则的制定,并限制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。但是,一旦TPP谈判成功,美国就会以TPP名义力压中国加入,要求中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,因为美国是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。二是美国作为世界贸易规则的创新者和引导者,TPP新规则对中国农业的弱点具有相当的针对性,例如,中国粮食安全建立在现有进口关税基础上,一旦粮食关税下调或关税配额增加,粮食安全将面临潜在冲击的显现化。
翁鸣表示,未来的中国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数量,而且取决于粮食国际竞争力,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,在农产品关税逐步降低的大趋势下,粮食安全不可能长期依赖于高关税的保护。
解决路径
从世界粮食危机发生后的情况来看,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经济大战已经在不同经济体之间展开,粮食已经成为其中一张重要的战略王牌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把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、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”;把粮食仓储建设“做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”。
李克强总理指出,要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,确保储备数量实、质量好、调得动、用得上。“粮安工程”要统一布局、统筹安排,要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衔接起来。
柯炳生认为,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,一是科技,尤其是生物技术、信息技术、工程技术、资源利用技术等,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三是农民组织和培训等。
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粮食流通发展战略目标是: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要求和守住“种粮卖得出、吃粮买得到”的底线,全面深化粮食流通改革,全面推进依法治粮,全面实施“粮安工程”,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,加快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,努力形成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竞争有序、监管有力的现代粮食流通新格局。
(本文为新华社瞭望智库原创稿件,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)
- 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
-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(集团)有限公司
- 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
- 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
- 合肥市营养协会
- 湖南省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
- 北京方正数码有限公司
- 医界互联(北京)移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- 广州健瑞仕健康服务有限公司
- 智健诚健康科技服务(北京)有限公司
- 深圳循证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- 百本专业护理服务有限公司
- 北京中川绿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- 龙元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
- 内蒙古凯瑞科技有限公司
- 北京元源生物动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- 北京暄元文化有限公司
- 北京秀爱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- 北京泰来时尚文化中心
- 谱式天下(北京)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
- 北京绿环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
- 食安为天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- 北京智泉致知咨询有限公司
- 北京零矩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- 北京联慧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
- 北京新五丰行科技有限公司
- 宁安市阳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
- 北京沃尔夫斯科技有限公司
版权所有: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 技术支持:中国服务外包网 技术电话:010-65685979
电话:86-10-65978157 邮箱:liuqinfeng@cciip.org.cn